【分享我们的宝贝】汉代名医是这样培养出来的

日期:2025-10-24 浏览:

光明日报记者 周红双 李晓东 走进成都博物馆,只见玻璃展柜前排起了长队。游客们屏息凝神,目光聚焦在汉代医学课堂上的一件“教具”——有经络穴位的漆人。 经络人体画 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玻璃罩内,一个巴掌高的光秃秃的木头人静静地站着。它全身漆成黑色,身上雕刻着纵横交错的经脉,还有点点标记的穴位。 “你看漆面光亮如新,这就是2000年不腐烂的‘金钟’。”成都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张宝林表示哀悼。 2012年,成都地铁3号线在天汇镇建成,老观山汉墓因地铁建设而暴露。漆人的经络穴位在未从坟墓中打开时是完好无损的。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人体经络穴位模型,展现了2000多年前四川医学的高度。 自汉代至明清,四川历史上记载的名医有千余人。经络穴位上的漆人与医简、治疗材料、敲钵等排列在一起,为“四川自古以医名家”提供了佐证。 那么,老官山汉墓的主人是蜀国名医吗?张宝林介绍,专家推测老关山汉墓的主人是扁鹊医派的后裔。他不仅在蜀地治病救人,还开设诊所,为学生授课。漆经穴不仅是他治病的参考工具,也是教学生认识经络腧穴的“教学范本”s。直到今天,中医学生仍然沿用这种教学方法。 什么是经络和腧穴?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最早的穴位记录是文字,然后是图纸,最后是模型。天慧的医简中,有数十张记载针灸药方、经络漆图的竹简。这尊经络漆人高约14厘米,上面刻有复杂的经络纹路,117个穴位清晰可见,并书写“心”、“肺”、“胃”、“肾”、“盆”等小字。这说明早在汉代,四川中医对人体经络腧穴的认识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。 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,有一座1.8米高的针灸人物青铜雕塑,是世界卫生组织赠送的礼物。2017年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,老观山汉墓出土的针灸铜人、经络漆人都是中医的“教学道具”。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教学模式,他们带来了几千年的中医智慧。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0月23日第01页)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